版画、剪纸、泥泥狗、面人、民间布艺……非遗文化和学生们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火花?12月15日,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郑州市教育局、郑州市财政局主办,郑州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郑州群创志愿服务互助中心承办的2018郑州市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成果展在郑州文化馆隆重举办。
在非遗成果展现场,来自荥阳第六小学的刘佳琪正在剪纸,只见她拿着剪刀,手腕转动,不一会儿就剪出一只精美的红色蝴蝶。“可以学到了解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每个图案的意义都不一样,比如这个蝴蝶就是非常幸福的意思,多了解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对我们也很有帮助。”
活动现场,郑州文化馆携群创公益志愿团队精心组织了一批非遗项目和传习成果,接受各级领导、非遗专家和全市市民的检阅。广场上各类动静态非遗技艺传习成果,是各传承人培养的心血和孩子们智慧的结晶。郑州文化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文化馆群创志愿互助中心、惠济区文化馆、中原区教育体育局等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中牟县平安路学校、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二七区艺术小学等荣获一等奖;李桂玲等126名同志荣获优秀个人组织辅导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艳表示,每一个非遗项目发展至今都凝聚了数代工匠的心血结晶。“我们不仅要重视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更要向众多非遗传承人致敬!”
据了解,郑州作为河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试点城市,2017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郑州市结合实际,将“戏曲进校园”活动拓展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此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教育,举办这次展出,也是希望激发学生尊重和敬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我们组织非遗艺人录成非遗小课堂,用数字化的概念走进每个学校,这样可以让优质的资源放大化,也让孩子们都能学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郑州文化馆副高级研究员马守国说。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艳、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德专、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马建领、郑州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处长刘明、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副处长刘长会、郑州文化馆副馆长张洪涛和霍苏华等出席活动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霍亚平)